大腸癌已連續多年蟬聯台灣癌症發生率第一名,每年新增患者超過1.6萬人。這個沉默的殺手往往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,等到發現時經常已是中晚期。你知道嗎?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普通的腸胃不適,很可能就是大腸癌的早期警訊。
排便習慣改變是最常見卻最容易被忽略的症狀。如果原本規律的排便突然變得時常便秘或腹瀉,或是糞便形狀變細如鉛筆,這些都可能是大腸出現腫瘤的徵兆。血便更是重要警訊,但許多人誤以為是痔瘡而延誤就醫。
腹部不適感也值得警惕。持續性腹脹、腹痛,或是排便後仍有便意感,這些症狀若持續兩週以上就該提高警覺。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、貧血、疲勞感,都可能是大腸癌導致營養吸收不良的結果。
台灣癌症基金會建議,50歲以上民眾應每2年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查。若家族有大腸癌病史,建議提前至40歲開始定期檢查。大腸鏡檢查是目前最準確的診斷工具,能夠早期發現息肉並立即切除,有效預防癌症發生。
現代人飲食西化、缺乏運動、肥胖問題加劇,都使得大腸癌風險逐年攀升。減少紅肉及加工食品攝取、增加膳食纖維、維持規律運動習慣,都是預防大腸癌的重要方法。別讓一時的疏忽成為終身遺憾,定期檢查才是守護健康的最佳策略。
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團隊提醒,早期大腸癌治癒率高達90%以上,但第三期存活率就降至60%左右。關鍵在於提高警覺、及早就醫。政府補助的免費篩查千萬別錯過,為自己的健康把關是每個人都該重視的事。
【其他文章推薦】
解析腎臟功能告訴你為什麼要洗腎
過敏原檢測 – 你的營養,可能是孩子的毒藥!
鼻子過敏檢測可以檢測出什麼嗎?
慢性食物過敏檢測常見的過敏食物有那些
過敏一定得吃藥嗎?我想做過敏檢測要去哪裡檢查?
覺得牙齒怪怪的,有輕手的牙齒診療醫生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