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期大腸癌沒症狀?定期篩檢才能救命!醫師警告:錯過黃金治療期恐致命

大腸癌已連續多年蟬聯台灣癌症發生率第一名,每年新增病例超過1萬6千例。令人擔憂的是,早期大腸癌往往沒有任何明顯症狀,等到出現血便、腹痛、體重減輕等症狀時,通常已經進入中晚期。

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表示:「臨床上約有3成患者確診時已是第三期或第四期。這些患者不僅治療效果較差,5年存活率也大幅降低。」醫師強調,定期篩檢是早期發現大腸癌的唯一方法,能有效提高治癒率。

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,是目前最簡便的篩檢方式。50至74歲民眾每2年可接受1次檢查,若結果呈陽性,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。研究顯示,透過定期篩檢發現的早期大腸癌,5年存活率高達90%以上。

除了定期篩檢外,醫師也提醒民眾注意大腸癌的危險因子。家族中有大腸癌病史、喜好高脂肪低纖維飲食、缺乏運動、肥胖等都是高風險族群。這些民眾更應該提高警覺,必要時可提前開始篩檢。

近年來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,40多歲就確診的案例時有所聞。醫師建議,即使未達免費篩檢年齡,若有疑慮也應自費檢查。早期發現的治療方式相對簡單,通常只需內視鏡手術即可,不必承受化療的痛苦。

大腸癌是可以預防的疾病。除了定期檢查外,保持均衡飲食、多吃蔬果、規律運動、控制體重都能有效降低風險。別讓「沒症狀」的錯覺耽誤了黃金治療時機,定期篩檢才是遠離大腸癌威脅的最佳策略。

【其他文章推薦】
解析腎臟功能告訴你為什麼要洗腎
過敏原檢測 – 你的營養,可能是孩子的毒藥!
鼻子過敏檢測可以檢測出什麼嗎?
慢性食物過敏檢測見的過敏食物有那些
過敏一定得吃藥嗎?我想做
過敏檢測要去哪裡檢查?
覺得牙齒怪怪的,有輕手的
牙齒診療醫生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