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很多人不敢做 CPR?破解三大迷思,救人一命其實沒那麼難

CPR(心肺復甦術)是一項能在危急時刻挽救生命的技能,但許多人卻因為各種迷思而不敢施救。這些迷思不僅阻礙了救援行動,更可能讓寶貴的生命白白流失。本文將破解三大常見迷思,讓更多人了解CPR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。

第一個迷思是「擔心做錯反而害了對方」。許多人害怕自己技術不純熟,施救過程中可能造成二次傷害。但事實上,在心跳停止的情況下,不做CPR的死亡率高達90%以上。即使技術不夠完美,施救仍比不救來得好。台灣法規也明確規定,善意施救者不需承擔法律責任,這點可以放心。

第二個迷思是「必須接受專業訓練才能施救」。雖然專業訓練能提升CPR的品質,但現代推廣的「徒手CPR」已大幅簡化流程。只要記住「叫叫壓」三步驟:叫喚患者、叫救護車、用力快速按壓胸部中央,就能有效維持血液循環。衛生福利部統計顯示,即使是非專業人員施救,也能將存活率提高2-3倍。

第三個迷思是「可能會感染疾病」。這個擔憂讓許多人卻步,特別是在口對口人工呼吸的部分。但現在已不強制要求口對口呼吸,單純胸外按壓同樣有效。若仍擔心接觸感染,可使用市售的防護面罩,或簡單用衣物隔開。重要的是,救人優先,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小問題。

台灣每年約有2萬人發生到院前心跳停止,但旁觀者CPR實施率僅約40%。這個數字顯示仍有許多人因誤解而不敢行動。事實上,CPR並不複雜,每個人都能學會。衛生福利部推動的「全民CPR」計畫,提供許多免費學習管道,鼓勵民眾參與。

當有人倒下時,黃金救援時間只有4-6分鐘。救護車平均到達時間往往超過這個期限,此時旁觀者的CPR就成為救命關鍵。破除這些迷思後,希望更多人能在危急時刻勇敢伸出援手。畢竟,你的行動很可能就是決定他人生死的關鍵。

學習CPR不需要成為專家,只要掌握基本原則就能發揮作用。台灣各縣市消防局定期開設課程,醫院和紅十字會也提供訓練。花幾小時學習,可能換來拯救親友或陌生人生命的機會,這絕對是值得的投資。

【其他文章推薦】
解析腎臟功能告訴你為什麼要洗腎
過敏原檢測 – 你的營養,可能是孩子的毒藥!
鼻子過敏檢測可以檢測出什麼嗎?
慢性食物過敏檢測見的過敏食物有那些
過敏一定得吃藥嗎?我想做
過敏檢測要去哪裡檢查?
覺得牙齒怪怪的,有輕手的
牙齒診療醫生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