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身體發出微妙警訊時,往往已錯過黃金治療期。大腸癌連續15年蟬聯台灣癌症發生率首位,每年新增患者突破1.6萬人,其中近三成確診時已達晚期。最令人警惕的是,早期大腸癌患者有高達65%比例完全沒有典型症狀,就像隱形殺手般悄然侵蝕健康。
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指出,臨床常見患者因健檢意外發現病灶,多數人確診時難以置信表示:「我每天排便都很正常」。事實上,排便習慣改變確實是重要警訊,但非唯一指標。當腫瘤生長在右側升結腸時,因腸道管徑較寬,可能直到貧血暈眩就醫才發現問題。
醫師團隊特別整理容易被忽略的7大非典型症狀:持續性腹脹感、莫名體重減輕、糞便形狀變細如鉛筆、排便後殘便感、間歇性腹痛、異常疲勞及缺鐵性貧血。這些症狀常被誤認為工作壓力或腸胃炎,等到出現血便、腸阻塞等明顯症狀時,通常癌細胞已擴散。
研究顯示,大腸癌從息肉發展成惡性腫瘤需時5-10年。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資料證實,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%死亡率。目前國健署補助50-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篩檢,但2023年受檢率僅41%,等於每10人就有6人放棄早期發現的機會。
營養師強調,高纖飲食只能降低風險,無法完全預防。臨床遇過多名素食患者仍罹癌,關鍵在於基因變異與環境因素交互作用。建議高風險族群包括:家族病史、肥胖、糖尿病患、長期吸菸酗酒者,應提前至40歲開始接受腸鏡檢查。
最新治療技術已能透過內視鏡切除早期病灶,5年存活率超過90%。相較晚期患者需接受化放療合併標靶治療,不僅醫療費用相差10倍以上,生活品質更是天壤之別。醫師呼籲民眾破除「沒症狀就不用檢查」迷思,定期篩檢才是對抗無聲殺手的最佳武器。
【其他文章推薦】
解析腎臟功能告訴你為什麼要洗腎
過敏原檢測 – 你的營養,可能是孩子的毒藥!
鼻子過敏檢測可以檢測出什麼嗎?
慢性食物過敏檢測常見的過敏食物有那些
過敏一定得吃藥嗎?我想做過敏檢測要去哪裡檢查?
覺得牙齒怪怪的,有輕手的牙齒診療醫生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