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路姿勢改變別輕忽!神經科醫師警告:可能是大腦發出的危險訊號

當你發現自己或家人走路方式突然改變時,千萬別以為只是年紀大了或一時疲勞。神經內科醫師指出,步態變化往往是腦部病變最早的警示燈,特別是帕金森氏症、腦中風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前兆。

臨床研究顯示,約有67%的腦部病變患者在確診前半年就會出現明顯的步態異常。最常見的變化包括:步伐變小、拖腳走路、身體前傾、手臂擺動減少等。這些細微改變經常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,導致錯失黃金治療期。

神經內科醫師解釋,人類走路是需要大腦多個區域精密協調的複雜動作。當基底核、小腦或運動皮質區出現病變時,會直接影響平衡感與協調性,步態自然會產生變化。他特別提醒,若伴隨手抖、表情僵硬等症狀,更應立即就醫檢查。

除了神經系統疾病,步態異常也可能是維生素B12缺乏、甲狀腺功能異常或藥物副作用所致。

預防勝於治療,醫師建議50歲以上民眾可定期做簡單自我檢測:在平坦地面直線行走5公尺,觀察是否有步伐不穩、偏斜等現象。保持規律運動、補充Omega-3脂肪酸也有助維持腦部健康,降低神經退化風險。

【其他文章推薦】

把握兒童牙齒矯正6-12歲成長期
專業
板橋植牙醫師推薦
兒童牙齒根管治療不用怕!看牙醫有小撇步
過40歲拉警報?何時該看「
不孕症」門診?
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相關資料
板橋牙周病治療診所比較專業的醫生有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