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大家電巨頭在造車領域“卷土重來”。
11月26日,戴森創始人詹姆斯·戴森(James Dyson)宣布,計劃投資36億美元,以開發電動汽車電池、機器人和機器學習等技術,這將使戴森的產品首次擴展到家用電器以外。並且詹姆斯·戴森透露,戴森將重點投資固態電池技術。
短短一年的時間,戴森從電動車製造商的身份搖身一變成為了電動車供應商。2019年10月份,戴森在一封內部郵件中告知員工,其宏大的電動車計劃已經終止,不具備商業可行性。公司最終決定放棄造車,不過會保留固態電池等配套項目。
相似的劇情也在中國家電巨頭格力上演。
11月15日,格力公司在互動平台上表示,作為一家大型工業集團,公司將發揮自身優勢,积極與相關汽車企業合作,切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、儲能以及電池製造裝備領域。
曾經在造車領域折戟后,如今的格力又試圖換一種方式延續“造車夢”。2016年,董明珠聯手王健林等商業巨頭豪擲30億人民幣入股銀隆新能源,高調進軍造車領域。“拿格力手機,坐格力汽車,吹格力空調”的豪言讓人們對“格力牌”汽車的最終落地充滿想象。
然而好景不長,2018年,銀隆卻被陸續曝出產業園停工、拖欠貨款、產品積壓、裁員等一系列負面新聞。2020年初,包括董明珠在內的6位董事集體退出銀隆。
詹姆斯·戴森與董明珠不是唯一的跨界者,也不是最早的失敗者。汽車製造業從來不缺乏家電巨頭的身影,但成功跨界的,卻少之又少。
1
“帶輪子的家電”
在轟轟烈烈的造車大潮尚未到來之前,家電巨頭跨界造車的故事就已經發生。
早在1997年年底,以製造銷售空調起家的春蘭集團就瞄準造車,斥資7.2億元收購了當時虧損嚴重的東風南京汽車,組建了春蘭汽車有限公司,正式進軍汽車業。受限於產業政策,跨界玩家春蘭集團遲遲未能拿到轎車的“准生證”,只能藉助東風南京汽車已有的卡車生產資質,生產中、重型卡車。
在2002年到2004年的三年間,春蘭集團傾盡全力研發生產的卡車一炮而紅,一度在市場上供不應求。但2004年後,中型卡車市場開始萎靡,各大卡車製造廠紛紛轉向研發重型卡車產品。在急需轉型的關鍵節點,受制於家電主業,汽車業務卻沒能獲得資金支持,也因此失去市場而走向衰敗。
2008年,春蘭集團不得不捨棄虧損嚴重的春蘭卡車,黯然撤離造車業。
當春蘭在造車業經歷過大起大落,另一家家電公司奧克斯卻也開始涉足汽車領域。2003年,奧克斯收購了瀋陽雙馬輕型車製造有限公司95%的股份,獲得SUV和皮卡的生產許可。但由於銷量不佳等問題,在短短2年後,奧克斯就宣布撤出汽車產業。
當時,奧克斯新聞發言人黃江偉總結,“奧克斯就當做了一場汽車夢,這個夢的代價是4000萬元。”
和跨界前輩們相比,創維在造車業的處境則更好一些。2010年,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在南京成立開沃汽車集團,收購併重組了南京金龍客車製造有限公司。當時黃宏生另闢蹊徑,以客車起步,將汽車的本質定義為“帶輪子的家電”。
“客車投資成本只要10個億,開始先拿10個億去學習,即使失敗了也不會傷筋動骨。”黃宏生的生意算盤打得響亮。
事實證明黃宏生賭對了。從2015年到2017年,根據中汽協的數據显示,南京金龍連續四年位居國內純電動客車銷量排行榜第四位,2018年更是擠進排行榜前三。如今,黃宏生的開沃汽車整車產品矩陣涵蓋大型客車、輕型客車和專用車三大系列。
從時間節點來看,在2003年前後,春蘭、奧克斯、波導、格林柯爾、美的等家電業紛紛踏足造車領域,試圖在發展火熱的汽車業分得一杯羹。但是受限於造車門檻高、行業競爭激烈,砸錢過後最終撤退反而成為跨界玩家們的常態。
2
“為夢想窒息”
面對前景無限的新能源汽車市場,先行者的失敗並不足以後來者死心。從格力的掌舵者董明珠,到“二次創業”的創維創始人黃宏生,就連英國首富詹姆斯·戴森(James Dyson),都紛紛將目光鎖定造車業,開始新一次的進擊。
在這背後,是家電行業趨於飽和且並無太多想象空間的殘酷現實。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調查显示,中國整個家電行業已經進入成熟期,家電市場幾乎飽和,各大家電之間將會在有限的市場份額內相互競爭。
而新能源汽車市場卻前景一片大好。艾媒諮詢數據显示,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售規模為120.6萬輛。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預測,到2030年中國電動車銷售有望突破1500萬輛,保有量有望突破8000萬輛。
一邊是風景無限好的藍海,一邊是接近存量的紅海。在前進與撤退之間,家電巨頭們不得不押注一個更大的未來,卻又“為夢想窒息”。
2019年11月1日,黃宏生再次入局,開沃汽車旗下全資子公司江蘇天美汽車有限公司成立。這次黃宏生則把目光瞄向了純電動乘用車市場,首款汽車為純電動SUV,上市時間為2021年。
在黃宏生看來,“從家電到移動出行的無縫連接,是天美汽車的核心優勢。”但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,天美汽車能否走得更長遠還不得而知。
當國內的家電巨頭以跨界者的身份踏進造車領域的同時,國外的家電巨頭也寄希望於新能源汽車這艘快船。憑藉著黑科技在家電市場一炮而紅的戴森,也將觸手伸向造車領域。
2015年,戴森出資9000萬英鎊收購了固態電池製造商SaKti3;在2016年,戴森電動車項目正式啟動,當時戴森宣稱將投資25億英鎊進行電動車的開發;2018年,戴森在原英國赫拉文頓機場建設Digital Motor研發中心,並把生產工廠設在新加坡。
按照戴森的規劃,戴森的首款新車型將於2021年下線。但造車史無前例的燒錢卻未能讓其創始人詹姆斯·戴森等到量產的那天。
2019年10月10日晚,詹姆斯·戴森給所有員工發出郵件宣布取消電動汽車製造項目。“這不是產品失敗,也不是團隊失敗。”詹姆斯·戴森停止造車的理由很簡單——造車難以商業化。
直到今年接受英國媒體Autocar採訪時,詹姆斯·戴森才道出戴森電動車計劃夭折的罪魁禍首:貴出天際的電池技術,迫使他不得不忍痛割愛,而自掏腰包投入的6.1億美元也打了水漂。
“傳統汽車製造商每賣一輛電動車都是在虧錢,但他們可以用燃油車的利潤去平衡。”在採訪中,詹姆斯·戴森指出跨界造車企業們的軟肋,造車始終是一個需要龐大資金支撐的奢侈夢想。
不過這並非故事的終點。當家電跨界玩家們在造車行業相繼倒下,財大氣粗的房地產巨頭們卻開始異軍突起。
許家印帶領着恆大“買”出了一個造車帝國,如今6款全新車型已經在來的路上。決定“下半輩子干汽車”的姚振華也用資本運作組建出了一場全產業鏈布局,自主研發的新能源 xEV 平台首車和寶能增程式電動汽車也正式下線。
跨界玩家的造車故事仍在繼續。
【本文作者蘇鵬,由合作夥伴未來汽車Daily授權發布,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,轉載請聯繫原出處。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立場。如內容、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,請聯繫(editor@zero2ipo.com.cn)處理。】【其他文章推薦】
※快速借款24H當鋪不打烊安心貸,想知道更多貸款流程?
※想知道台中借款合法經營政府立案有工作即保証借的當舖在哪裡?
※屏東支票貼現常見五大問題!
※想知道哪裡有專辦屏東汽機車借款?
※任何一樣擔保品皆能借錢嗎?高雄當舖告訴你借貸流程為何?
※大寮汽機車借款不需繁鎖流程,一通電話立即貸!
※高雄合法當舖,提供免費諮詢服務,讓你借的安心還的起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