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性服務業是增進人民福祉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領域。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,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。
目前,我國生活性服務業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?與人們的消費需求相比,還存在哪些短板?提升供給水平、滿足百姓生活應該從哪些方面發力?近日,記者聚焦健身房、家政服務、便利店、充電樁等細分領域進行了採訪。
健身消費一路走俏
健身設施仍表現出總量相對不足、地域分佈不平衡等特徵
“我們小區新開一家健身房,半年只需2000多元;裡頭空間挺大,健身設施也較為齊全,步行3分鐘就能到。”說起新開的這家名叫“Daily fitness”的健身工作室,家住北京朝陽區金台里社區的居民呂文東十分興奮。作為體育愛好者,呂文東喜歡跑步,也經常光顧健身房,杠鈴、啞鈴、動感單車、卧推深蹲,都是他的強項。
“平常工作壓力大,飲食上油脂過剩,去健身房是減壓放鬆、健體塑形的好方式。之前去離我家最近的健身房要走15分鐘,有些遠。現在一抬腳就到,真是太方便了。”呂文東說。
如今,百姓健身消費熱情高漲,跑步機、瑜伽墊、各式器械上,都能看到健身愛好者揮灑汗水的場景。生活平台小紅書發布的數據显示,2019年有近1000萬人通過該平台學習科學健身方式,運動健身類內容比上年增加98.62%。
健身消費一路走俏,與政策利好持續釋放分不開。2009年,我國設立第一個全民健身日;2014年,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;艾瑞諮詢《中國運動健身行業發展趨勢白皮書(2019年)》显示,2017年我國健身房總數37627家,其中健身工作室佔70.2%,大型俱樂部佔29.8%;2019年1月,國家體育總局、發展改革委印發《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的行動計劃(2019—2020年)》提出,到2020年,全國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1.5萬億元。
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認為,中國運動健身行業發展大致有4個階段:2000年以前為大眾自發運動;2000年以後,第一批健身俱樂部品牌陸續出現,大多聚集於一線城市;2008年後,隨着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,運動健身從自發休閑模式走向專業指導模式,健身服務需求上升;近年來,互聯網健身興起,科技帶動行業升級。
“近年來,在數量增長與品質建設上,我國健身產業發展有長足的進步,但不可否認,相較於龐大的運動消費群體,國內健身設施仍表現出總量相對不足、地域分佈不平衡等特徵。”美團到店綜合休閑娛樂業務部負責人梅超說。
美團點評發布的《美團點評健身行業報告》显示,目前一線城市健身俱樂部等門店數量已達4225家;私教工作室數量龐大,一線城市中的門店數量達9411家,是健身俱樂部的2.2倍多。上海和北京是國內健身中心數量最多的城市,兩大城市健身俱樂部門店數量總計約2800家,私教工作室數量總計約6700家。
“在一、二線城市,健身房還是挺好找;但出差去三、四線城市,會發現想找個健身房還挺難的,這說明有些連鎖健身房品牌還沒把觸角伸到更多的城市去。”呂文東說。
智能健身刷新體驗
圍繞用戶需求,將智能科技應用到運動場景建設、裝備開發以及課程服務創新中去
“之前,我大多在家裡跟着健身APP Keep上的視頻課程練習健身;近來,我喜歡線下運動,現場接受專業教練的指導,健身效果更好。”在北京西直門附近上班的白領朱媛媛說。
上周六,朱媛媛在一家健身房參加了一場訓練,“空間的裝修風格是我喜歡的,給人一種時尚感。硬件設施也很完善,儲物櫃、更衣室、直飲水一應俱全。更重要的是,全程訓練下來,科技感、專業性、趣味性都很強,訓練效果很好。”朱媛媛說。
“區別於傳統的健身房,我們的團課採用20—30人小團課的授課模式,併為用戶提供包含自研及第三方課程在內的10餘種課程選擇,用戶可以根據自身水平和興趣自由選擇課程。”這家健身房的空間運營總監楊沐田說,用戶在手機APP上可隨時根據自身時間和喜好單次預約付費合適的課程,讓“買運動”和買電影票一樣簡單。
近年來,移動互聯網應用快速發展,“互聯網+健身”受到越來越多健身愛好者的青睞,更移動、更智能、更輕便等特性,刷新了人們的消費體驗。
“未來的運動健身行業發展方嚮應該是数字化、智能化、專業化。”樂刻運動創始人韓偉說,藉助互聯網,健身平台能夠形成用戶個人的“健身檔案”。教練能根據“健身檔案”,開出具有針對性的運動“處方”,做出有效的健身指導,規避不科學健身。
“運動健身行業應當適應用戶需求變化不斷前行。”梅超認為,在互聯網場景下,用戶期待智能服務升級,尤其是運動數據的應用和反饋。運動健身企業要圍繞用戶需求,挖掘用戶生活中更多消費點與消費場景,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,將智能科技的應用融合到運動場景建設、運動裝備開發以及優質課程服務創新中去,最終為用戶打造更加完善的運動健身生態。
韓偉表示,隨着健身需求快速增長,我國健身產業正在由花費高、受眾少的“預付費現金流模式”,轉型為服務剛需、平價消費,滿足社區和寫字樓等人口集中地的“数字化發展運營模式”。健身機構應通過数字化改造,降低健身成本,提升健身場地使用效率,讓更多用戶能夠享有高頻次的健身鍛煉機會。
健身服務亟待升級
有些健身房內衛生狀況、器械完好程度等不盡如人意
去年上半年,在深圳某建築企業上班的劉建明很鬱悶。他被公司派到中部某省份督導工程項目,歷時半年,工作之餘,劉建明在當地某健身俱樂部辦了張健身年卡。臨走前,他想將該卡轉讓出去,沒想到被潑了一盆冷水:轉卡要按卡內剩餘費用的40%收費,還得按照1∶1的比例對餘額進行充值。“我卡里還剩1000元左右,照此計算,我轉個卡先要扣除400元,還要再充現600元!”
“辦健身消費預付卡本想圖個方便,結果預付卡變成了‘糟心卡’‘糊塗卡’。”劉建明有點生氣。
深圳市消協發布的數據显示,去年前8個月,該市消協組織收到健身預付卡消費投訴3038宗,與2018年同期相比增長82.46%。主要問題包括:充值會員費后申請退款與商家協商不成;因商家裝修、搬遷、轉讓等原因導致消費者無法享受後續服務;售前和售後私教服務質量存在差異;會員卡售出后不可轉卡或轉卡需要支付不合理的手續費等。
“少數健身機構因資金鏈斷裂、經營不善等原因,發生倒閉、捲款跑路、失聯等現象,讓消費者受到損失。”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說。
一些健身消費者還會遭遇健身房的霸王條款:“物品丟失概不負責”“自行承擔運動風險”;有些健身房內衛生狀況、器械完好程度等不盡如人意,教練水平、課程科學性也乏善可陳,這些都成為人們進入健身房的“絆腳石”。
“在健身房健身時,消費者往往容易遇到兩種糾紛,一是寄存物品被盜,二是健身時身體受傷。中消協調查發現,儘管90%的健身行業商家都簽訂合同或提供服務介紹,但合同內容往往要求消費者自行承擔風險,尤其是上述的兩種情況。這侵犯了消費者合法權益,這種不合理條文應該取消。”陳音江說。
專家認為,針對普遍的消費痛點,健身服務業要儘快提質升級,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,“這樣才能換來更多回頭客,推動行業發展行穩致遠。”
責任編輯:覃輝
網站內容來源http://www.ccn.com.cn/【其他文章推薦】
※想出售未上市股票,該如何選擇有利時機?
※台北當舖首選幫你處理借貸問題,助你靈活運用錢!
※台北支票借款安心借貸,救急過件簡單不囉嗦,一通電話立即貸!
※手頭吃緊沒處籌,找尋優質合法三民區當舖,審核保密、撥款快!
※只要有資金需求,免求人!大安當舖助你解決難關
※推薦信義當舖合法立案借貸管道
※聚甘新